UEFI 引导与 BIOS 引导在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被浏览
220,543

17 个回答

编辑推荐
共 2 项收录

作为UEFI/BIOS圈的业内人士,我十分惊讶的看到,UEFI和BIOS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模糊不清的。甚至

这样的硬件圈资深知友也让我来介绍一下。我刚好借此此题来系统总结UEFI和BIOS的区别,和未来PC启动固件的走向。

就本题而言,我可以负责任的说,UEFI和传统BIOS在启动引导过程原理上没有本质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为什么还要发明UEFI?UEFI将要向何处去?这些问题如同人类宗教起源的灵魂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向哪里去一样“,会将看问题的深度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幸运的是,这些问题相对灵魂三问来讲,有确定的答案,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索一下。如果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的同学,读到这里也就可以结束了。

UEFI和BIOS启动过程有什么不同吗?

有些同学说起UEFI和传统的BIOS区别,会如数家珍般的罗列MBR、PEI、DXE、UEFI分区啊这些东西,实际上这些全部是软件层面的抽象,本身并没有奇特的东西。传统BIOS也可以做出改变支持PEI/DXE和UEFI分区等等,UEFI固件也可以支持支持传统BIOS的环境,两者并没有功能上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PC的启动固件的引导流程从IBM PC机诞生第一天起,就没有本质改变过。如果我们透过SEC、PEI、DXE和BDS等等复杂的术语看幕后隐藏的本质,就会发现无论传统BIOS还是UEFI,阳光之下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启动本身无外乎三个步骤:

1.Rom Stage:在这个阶段没有内存,需要在ROM上运行代码。这时因为没有内存,没有C语言运行需要的栈空间,开始往往是汇编语言,直接在ROM空间上运行。在找到个临时空间(Cache空间用作RAM,Cache As Ram, CAR)后,C语言终于可以粉墨登场了,后期用C语言初始化内存和为这个目的需要做的一切服务。

2. Ram Stage: 在经过 ROM阶段的困难情况后,我们终于有了可以大展拳脚的内存,很多额外需要大内存的东西可以开始运行了。在这时我们开始进行初始化芯片组、CPU、主板模块等等核心过程。

3. Find something to boot Stage: 终于要进入正题了,需要启动,我们找到启动设备。就要枚举设备,发现启动设备,并把启动设备之前需要依赖的节点统统打通。然后开始移交工作,Windows或者Linux的时代开始。

这就是传统BIOS和UEFI的启动过程,在剥去了术语后,主干的三个步骤从来没有变化过。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同学会发现,大多数嵌入式系统启动也大致是这些个步骤,从某种意义上讲,PC启动过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传统BIOS尽管开始全部用汇编语言完成,但后期也部分引入了C语言,这些步骤完全是一样的。什么MBR分区啊,UEFI分区都是枝节问题,都是技术上可以做到的,没有什么是UEFI可以做,传统BIOS不可以做到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UEFI会替代传统BIOS,UEFI展现了什么独特的魅力吗?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看看PC启动固件到底问什么必须。

为什么需要BIOS和UEFI?

与大多数人基本的概念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X86体系比ARM体系更加开放。X86是很多小伙伴一起玩,以生态圈的概念提供产品,并对自己那部分负责;而ARM体系虽然也依赖生态圈,但最终有个大Boss统合整个生态链,提供最后产品并对该产品负总责。

X86生态圈玩家众多,有OS 厂商(OSV)定期发布操作系统,如Windows,Ubuntu;芯片厂商提供CPU,如Intel, AMD;主板厂商(OEM)提供电脑主板;独立硬件供应商(IHV)生产扩展板卡如显卡等等PCIE扩展卡,再如内存厂家推出一代一代不同的内存条等等。

DIY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搭配合适/兼容的产品搭配出自己心仪的机器,休闲上网用户花2000多元就可以搭配出一套可用的电脑,而游戏玩家则可能花费上万元才能满足游戏配置需求。还有些品牌机厂商如Dell和联想等,他们提供整套最终产品给用户。但他们实际上是在所有小伙伴的零件基础上拼凑出个产品,技术不强,话语权弱,并不能统一整个产业链。用户津津乐道的反而是用的什么CPU,安装的什么操作系统,用的那种显卡等等。Windows死机、蓝屏和缓慢等等时候,用户往往会抱怨微软和Intel,而不是品牌厂商。

ARM体系由最后品牌厂商统合整个产品,它负责打通整个产业链,并对其中所有部分负责,话语权极强,同时对技术也相对较强。用户面对的具体品牌的产品,而不是碎片化的各个部分。强势的如Apple,硬件软件一起抓,完全组成闭环的链条。稍差也如华为等安卓手机,要负责安卓系统在自己手机移植部分(BSP),客户出了问题并不会找谷歌,而会去找华为。

在X86生态圈十分强势的微软,自己负责操作系统开发,跳过品牌直接服务最终用户,甚至不经允许直接升级操作系统,闹出不少风波。强势也带来了副作用,它要直接面对数千数万种千奇百怪的硬件产品,如何才能用一个软件安装包服务于这么多种设备呢?必须要一个软件抽象层封装这些硬件差别!

这就引出了BIOS和UEFI的最主要的功能:初始化硬件提供硬件的软件抽象

  • ARM体系也要初始化具体主板相关硬件如GPIO和内存等,这些一般在BSP中完成。与X86体系不同之处在于这些硬件完全定制化,初始化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有哪些设备,Solder Down了哪个品牌的哪种内存颗粒,到时候就照方抓药,初始化一大堆寄存器而已。X86系统配置情况在开机时候是不知道的,需要探测(Probe)、Training(内存和PCIe)和枚举(PCIe等等即插即用设备),相对较复杂。
  • BIOS和UEFI提供了整个主板、包括主板上外插的设备的软件抽象。通过探测、Training和枚举,BIOS就有了系统所有硬件的信息。它通过几组详细定义好的接口,把这些信息抽象后传递给操作系统,这些信息包括SMBIOS(专栏稍后介绍)、ACPI表(ACPI与UEFI),内存映射表(E820或者UEFI运行时)等等。通过这层映射,才能做到做到操作系统完全不改而能够适配到所有机型和硬件。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BIOS和UEFI是将操作系统BSP部分单独封装后下放到主板或者BIOS提供商来完成。这在过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WinXP、Win7现在还可以运行在更新的电脑硬件上,新的硬件只要自己更改一下就行了,兼容性是ARM体系所不能比拟的。当然割裂的生态圈也带来了用户感受的千差万别,这也受到广泛诟病。各自为政也窒息了创新,带来了同质化。为此,Intel越俎代庖,提出了变形本等等概念;而微软更直接出了Surface,似乎要与过去的小伙伴争食。其实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后的发展还需要拭目以待。

arm社区最近为了进入x86的传统优势领域,也开始接受uefi,不过一般只在服务器领域。个别厂商为了支持Windows而在平板等设备支持uefi,某厂商在手机上也要引入uefi。不过这些只是支流,并且他们并不吧自己叫做BIOS,而叫做Bootloader。

UEFI带来的独特价值

看过我的UEFI历史的文章:

老狼:UEFI背后的历史zhuanlan.zhihu.com图标

就知道UEFI是为了替代传统BIOS而诞生。

这里说个小插曲,很多同学都奇怪专栏为什么有时候说BIOS是指传统BIOS,有时似乎又涵盖UEFI。实际上,业内人士在UEFI诞生之初,会严格区分两者的区别,如果十几年之前有人问我是不是做BIOS的,我会认真的否定:“不,我是做UEFI的,thank you very much!”

如果有人说UEFI BIOS,会被人蔑视:“BIOS就是BIOS,UEFI就是UEFI,怎么能混为一谈呢?”但在现在UEFI已经全面取代传统BIOS,传统BIOS已经几乎绝迹的情况下,业内人士已经放弃吃药,默认BIOS就是指UEFI。现在如果有人在我说出UEFI来露出痴呆的表情时,我会说:“就是BIOS啦,哈哈哈”

传统之强大可见一斑。甚至现在的招聘JD还是说要找“BIOS工程师”。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对新出现的东西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UEFI在启动时又还是那三个步骤,那么UEFI一定是提供了某种特别的东西,才能让传统的固件工程师改换门庭。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就隐藏在上面一节“BIOS、UEFI的目的”中。UEFI扫除了传统BIOS割裂的生态,打通了PC固件之间的鸿沟,并提供统一的接口给操作系统,而不关心操作系统是什么;它能够更好的完成PC固件的终极目的:初始化硬件提供硬件的软件抽象,和启动操作系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帮助UEFI打败了传统BIOS,那这些东西就是:标准接口、开放统一和开源了

传统BIOS来自于IBM,之后就进入战国时代,激烈的商战让接口统一成为了不可能做到的事,只有在面对微软这个大用户的时候,才勉强提供了“兼容”的基于软中断的接口。它封闭、神秘和充满各种不清不楚的预设和祖传代码,在调试PCI的ROM时要小心各种rom之间互相踩,各种只有老师傅才知道的神奇“诀窍”。要写个驱动,让它在各个BIOS厂商那里都能跑,简直成为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UEFI[1]由Intel推动,在一开始就将标准公开,拉上了微软这个PC界的霸主,强势统一了江湖。在近20年的深耕下,统一了固件启动阶段基础框架Spec:PI Spec与操作系统的接口Spec:UEFI Spec,并将抽象硬件的原语性Spec: ACPI Spec也拉入这个大家庭,都变成UEFI Forum的一份子。

现在只要符合UEFI driver model的驱动都可以在各个BIOS上运行,打通了各个BIOS厂商之间的栅栏;与此同时,符合UEFI标准的操作系统都可以流畅的在各种主板上运行,无论是Windows,还是Linux各种发行版,甚至是Android。实际上,PC生态圈的繁荣,和UEFI的推广和被广泛接受是分不开的。

值得一提的是UEFI内核的大部分代码是由Intel的中国工程师开发的。在大家一次次电脑的正常运行后面,有他们辛勤工作背影。他们也为固件的开源和国产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代码已经全部开源一部分时间了,在GitHub[2]

UEFI将要向何处去?

在发展近20年之后,UEFI的代码量十分庞大。在Github上有数百万行!简直和一个操作系统一样,提供各种各样的驱动和lib,包括网络驱动、iscsi这样的大块头,蓝牙和WiFi这些小众驱动。多样的驱动和Lib,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拼接出强大的BIOS程序,但与此同时,这些庞大的代码,各种Lib和driver,让理解它十分困难。看准了这个机会,以前偏居一隅的Coreboot在跃跃欲试,走出了ChromeOS的疆域,在IoT市场上开始发力,并希望染指服务器领域。Google又提出LinuxBoot,希望在这个领域能分一杯羹。

简单就是美,如何简化它,如何更好地和开源社区一起愉快的玩耍,是UEFI需要解决的问题。20年之后的现在,UEFI已经变得越来越传统,曾经的屠龙骑士变成了恶龙,业界呼唤新的方案,Intel也不失时机的提出了ModernFW[3]的概念。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挑战趋势就意味着被淘汰,就如以前BIOS的霸主Phoenix一样,作为行业一哥,拒绝变化,终被AMI超越。个人更是要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未来在哪里,现在就下断言为时尚早,但可以预言的是,未来的PC启动固件,一定会更小,更美,更简单!

后记

最后给大家留个小思考题:为什么Intel、AMD这种芯片厂商会这么关心BIOS标准?它们也不出BIOS啊?

这篇文章我会修改后发布在我的专栏中:

UEFI和BIOS探秘zhuanlan.zhihu.com图标

并在该文中公布答案,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积极留言,好的答案会一并摘录。

更多BIOS文章:

老狼:UEFI背后的历史zhuanlan.zhihu.com图标老狼:UEFI架构zhuanlan.zhihu.com图标老狼:UEFI与硬件初始化zhuanlan.zhihu.com图标老狼:ACPI与UEFIzhuanlan.zhihu.com图标老狼:UEFI和UEFI论坛zhuanlan.zhihu.com图标老狼:UEFI安全启动zhuanlan.zhihu.com图标老狼:FAT文件系统与UEFIzhuanlan.zhihu.com图标

欢迎大家关注本专栏和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公众号"UEFIBlog",在那里有最新的文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UEFIBlog公众号

参考

  1. ^UEFI 官网 https://uefi.org/
  2. ^EDKII https://github.com/tianocore/edk2
  3. ^ModernFW https://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news_item&px=ModernFW-Exciting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

翻译匠哦@聂伟林

BIOS启动流程:

  1. 系统开机 - 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 或 POST)。
  2. POST过后初始化用于启动的硬件(磁盘、键盘控制器等)。
  3. BIOS会运行BIOS磁盘启动顺序中第一个磁盘的首440bytes(MBR启动代码区域)内的代码。
  4. 启动引导代码从BIOS获得控制权,然后引导启动下一阶段的代码(如果有的话)(一般是系统的启动引导代码)。
  5. 再次被启动的代码(二阶段代码)(即启动引导)会查阅支持和配置文件。
  6. 根据配置文件中的信息,启动引导程序会将内核和initramfs文件载入系统的RAM中,然后开始启动内核。

UEFI启动流程:

  1. 系统开机 - 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 或 POST)。
  2. UEFI 固件被加载,并由它初始化启动要用的硬件。
  3. 固件读取其引导管理器以确定从何处(比如,从哪个硬盘及分区)加载哪个 UEFI 应用。
  4. 固件按照引导管理器中的启动项目,加载UEFI 应用。
  5. 已启动的 UEFI 应用还可以启动其他应用(对应于 UEFI shell 或 rEFInd 之类的引导管理器的情况)或者启动内核及initramfs(对应于GRUB之类引导器的情况),这取决于 UEFI 应用的配置。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Arch Linux 社区的 Wiki 有比较靠谱的介绍: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其中的两者的核心流程分别为:

Boot Process under BIOS

  1. System switched on - Power On Self Test, or POST process
  2. After POST BIOS initializes the necessary system hardware for booting (disk, keyboard controllers etc.)
  3. BIOS launches the first 440 bytes (MBR boot code region) of the first disk in the BIOS disk order
  4. The MBR boot code then takes control from BIOS and launches its next stage code (if any) (mostly bootloader code)
  5. The launched (2nd stage) code (actual bootloader) then reads its support and config files
  6. Based on the data in its config files, the bootloader loads the kernel and initramfs into system memory (RAM) and launches the kernel

Boot Process under UEFI

  1. System switched on - Power On Self Test, or POST process.
  2. UEFI firmware is loaded. Firmware initializes the hardware required for booting.
  3. Firmware then reads its Boot Manager data to determine which UEFI application to be launched and from where (i.e. from which disk and partition).
  4. Firmware then launches the UEFI application as defined in the boot entry in the firmware's boot manager.
  5. The launched UEFI application may launch another application (in case of UEFI Shell or a boot manager like rEFInd) or the kernel and initramfs (in case of a bootloader like GRUB) depending on how the UEFI application was configured.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区别。而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来看,UEFI 确实更为现代化一些,启动程序被更为合理地进行了管理。

P.S. 当然,以上粗略的结论是没有结合 Secure Boot 的。最近被这东西折腾的够呛。

泻……药?

bios不太懂,uefi的开机过程有一个很神奇的特点可以讲一讲

cpu收到某引脚的信号后,完成自己的初始化进入real mode然后cs:ip指到著名位置执行bios芯片的指令,这个时候只有cpu,内存还没有初始化

然后uefi固件执行sec

sec的作用是验证……其实就没啥用啦。不过sec在执行前uefi固件会把cpu从real mode设置为P mode或long mode……which means, x64系平台其实在其他部分初始化之前cpu就已经进入long mode了。

sec完成后执行pei……额忘了说car
因为内存没有初始化,所以实际上uefi固件这个时候没内存用,然后uefi把cpu的缓存设置为一种状态可以用作内存,叫做cache as ram,这是在sec阶段做的。

pei接着用sec设置好的cache as ram,然后执行一堆peim,就是初始化模块啦,这些模块是初始化一些硬件用的,pei完成后内存就初始化好了反正。

然后dxe是加载驱动的过程
然后就要运行application了


参考文献
no money的答案
uefi原理与编程

对普通用户最大的区别是,符合标准的bootloader必须为UEFI保证二进制兼容。

结果:
32位UEFI固件只能启动32位操作系统。
64位UEFI固件只能启动64位操作系统。

由于历史因素、OEM政策,许多低内存品牌机和平板都采用不带CSM的32位UEFI固件,未来它们可能无法升级到64位Windows。